轰炸伊朗后,内塔尼亚胡的多重筹谋与复杂困局

日期:2025-07-01 14:47:59 / 人气:4


当地时间 6 月 29 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现身国家安全局辛贝特位于南部的设施,在听取情报汇报后明确表态:对伊朗的 “胜利” 为释放加沙人质创造了 “机会”。这一发言将人质遣返置于击败哈马斯之上,也揭开了停火后以色列战略布局的序幕。
停火后的战略筹谋
6 月 23 日,持续 12 天的以伊冲突迎来暂时停火。内塔尼亚胡宣称此次行动取得 “历史性胜利”,并将其视为推进区域战略的 “窗口期”。
在军事层面,以色列国防军在冲突中精准打击了伊朗核设施、导弹库等关键目标,试图削弱其远程打击与核武研发能力。停火后,以方并未松懈,而是强化边境雷达、铁穹系统及无人机反制资源,启动 “连续战备” 模式。国防部长卡茨强调,将坚持 “主动防御” 策略,确保伊朗军事与核能力处于 “不可承受” 状态,“任何核发展或导弹计划相关情报都将遭打击”。
外交领域,内塔尼亚胡将重心放在扩大区域影响力上。他计划借冲突余势重启与阿拉伯国家的和平协议,尤其希望拓展 2020 年签署的《亚伯拉罕协议》。据《以色列时报》披露,他与特朗普就加沙战后局势达成五点共识,包括由埃及等四国组成治理联盟取代哈马斯、推动沙特等国与以色列建交、在 “两国方案” 框架下处理以巴冲突等。此外,以色列还与德国达成五点合作计划,涵盖网络防御、情报共享等领域。
国内政治的复杂博弈
内塔尼亚胡的高调行动与其近 20 个月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 —— 频繁召开发布会、视察袭击现场,甚至现身支持者环绕的三明治店,这被解读为提前选举的信号。当前民调显示,83% 的以色列犹太人支持对伊作战,国防军信任度升至 82%,为其政治操作提供了基础。
然而,国内矛盾并未消散。特拉维夫拉宾广场重启大规模反战集会,示威者呼吁 “结束战争”,敦促政府优先释放人质。67% 的受访者支持与哈马斯达成囚犯交换协议,但哈马斯拒绝流亡要求,阿拉伯国家也坚持将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参与加沙事务作为合作前提,让谈判陷入僵局。
更棘手的是内塔尼亚胡面临的个人困境。他正遭遇腐败指控,涉及收受奢侈品、干预媒体报道等案件,尽管多次要求推迟审判,且 6 月 29 日法庭决定暂缓审理,但 54% 的受访者表示对其看法未因对伊行动改变,32% 的正面评价难以扭转固有争议。政治分析师指出,多数以色列人仍认为他对哈马斯突袭及人质危机负有责任。
美以关系的微妙转变
特朗普虽在社交平台声援内塔尼亚胡,称其腐败审判是 “政治猎巫”,但美以关系实则暗藏裂痕。特朗普在促成停火后曾 “敲打” 以色列勿破坏协议,其首次中东之行刻意绕开以色列,被解读为 “以牺牲以色列为代价拉拢阿拉伯国家”。
美国国内对以色列的支持率已跌至历史低点。3 月民调显示,仅 37% 美国人更同情以色列,53% 持负面看法,82% 担忧与伊朗直接冲突。这种态度转变不仅是反战情绪,更反映美国政治格局的深层变化 —— 共和党内部因 “美国优先” 原则出现分裂,极左与极右议员罕见共识反对局势升级。
对以色列而言,如何在维系美以核心利益的同时应对美国战略调整,成为内塔尼亚胡必须破解的难题。毕竟,美国仍是其在中东最关键的盟友,而领导人更迭与国内政治危机,让这份依赖关系更添不确定性。
内塔尼亚胡的筹谋背后,是改变中东格局的野心与现实困局的碰撞。结束加沙战争、推进和平协议、应对国内压力,每一步都关乎以色列的未来走向,也牵动着整个中东的地缘政治天平。

作者:天美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美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