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简直是东北最舒服,酒店最便宜的季节

日期:2025-07-01 14:40:54 / 人气:3

"六月中那会上海像是下了一场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头的雨,想找一个地方躲躲雨把自己晾干。一看,整个南方到东南亚都在下雨,那么北方去吧!可是北京,还有这么近那么美的河北都很热,于是,我又到了东北。
时隔一年半,廖某又回到了他忠诚的沈阳。沈阳的六月简直是全年最好的季节。(除了前几天超热)晴晴朗朗,不燥不热,清风徐徐,而且酒店价格大约是全年最低的时候。
这回来沈阳也没啥事,除了找朋友吃吃喝喝,就是去了那些常去的店,常去的路随便逛。
都说“贴秋膘”,不过在六月东北的室外撸串才是最享受的。
沈阳的夏天,是从大家纷纷在室外撸串开始的。几个串下肚,喝几杯冰凉的啤酒,聊天声音随着酒越多而越大,天不那么热,偶尔还敷衍地来个几道凉风。互相吹牛逼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马上都被几道敷衍散漫的凉风给吹走。
烧烤,就是沈阳的bistro!在沈阳吃烧烤的唯一讲究就是不用那么讲究。感觉我每次来沈阳就是在补充蛋白质。
吃饱喝足,顺着街随意走。这季节大多数烧烤摊都会把位子摆到门面外头,那在南方窄窄的人行道上挺难想象。许多人家里吃饭也是如此做法,走过整条街听到的尽是欢声笑语。见到一只可爱的狗狗竟然戴着小帽子,原来是这位独自吃着烧烤的胖大哥,自制的立耳器。
走着走着,路上竟然见到一块印着旧奉天市徽的井盖。
一路往西塔方向走去,经东方斯卡拉:沈阳著名演艺场。可惜现在已经凉了,招牌已黯淡,不如旁边“人本民生”光辉,简直是沈城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虽然我去过哈尔滨的东方斯卡拉,但哈尔滨的场子脱离群众已久,不如沈阳的接地气,而且我还没有亲历过传说中过了午夜的摇子下半场。
斯卡拉虽倒下,但卡拉大盒饭依然还在那坚守。据说以前混斯卡拉的摇子们没钱,只能在外头吃盒饭再入场,这也捧红了卡拉大盒饭。想必多年后摇子们都长大了,或许远走他乡,是否还会在夜深人静时想起那蹲在斯卡拉门前吃盒饭的午夜。
沈阳这两年晚上摆摊的特别多,有大的夜市,小的夜市,傍晚后街角处经常也聚集有两三个小吃摊。
一路走到西塔,顺便去瞧了瞧沈阳唯一的东正教教堂。是为了纪念在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沙俄军人而建造的“救世主战争纪念小教堂”。不过现在也是荒废中,晚上有些阴森。
啊!西塔!你是那西边的塔!
很多人以为西塔只是个地名,其实是真的有那么一座塔,沈阳有东西南北塔。
西塔
西塔一带最早是沈阳朝鲜族的聚集区,后来韩资也来了一些,再后来有些去韩国打工赚钱回来的,也在西塔开了店;也有些人在西塔开店赚了钱后去了韩国。这一带街名也是以延吉地区的地名为主:安图街、敦化路、珲春路.....也是个文化混杂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西塔
每次来沈阳我总是要来西塔这吃一碗参鸡汤,顺便再买个打糕啥的带走。就像是来沈阳的仪式感,再怎么赶都要打车过来吃参鸡汤。
有名的“神奇的庆会楼”硫磺浴中心,最有名的是挂满了各种客人送的锦旗,我觉得他们老板是锦旗收集狂,你们感受一下。
即使是在这样的沈阳,庆会楼都是画风清奇的存在,处处标榜着洗浴的胜利。
非常震撼
西塔韩国超市挺多,韩国的食物和饮料已经不算是什么稀奇事。然而你来西塔,尝试一次朝鲜进口的饮料,感受一下将军的恩情,才不枉走入了这神奇的街区。
主体能量注入
至于口味嘛.....感觉就像九十年代,路边两个方框透明容器,不断喷涌的那些“果汁”,充满了怀旧的香精味,不过一想到这饮料还有主体思想加持,忍不住热泪盈眶。
西塔的朝鲜国营餐馆——平壤馆,不远处还有一间“牡丹馆”。一般认为牡丹馆服务比较亲民,平壤馆比较神秘。我只去过上海古北的朝鲜餐厅,所以不知道沈阳的情况如何。
记得十几年前有次来沈阳,刚好遇上全市商户大检查,店家怕麻烦索性关门休息一天,街上一片萧条,我去西塔时,平常绚烂夺目的招牌也一下黯淡了,全都心虚地休息了,街上唯一还敢光明正大开着的店就是平壤馆,还有那鲜红的三个大字还亮着。
不过你坐在平壤馆正对面二楼的清潭洞韩国咖啡店,从落地窗望着平壤馆,那体验蛮微妙的,有机会你们可以去那面窗试试。
路过了彩塔夜市,彩电塔太过巨大,有种芸芸众生在远古巨神庇护下幸福地吃吃喝喝的错觉。整个沈阳的六月是这样,烧烤的白烟处处飘摇。
彩塔夜市
现在到处都有沈阳文创三件套:鸡架、洗浴、烧烤。我心想,这些活早些年不是我都整过了吗!结果都没蹭到流量红利,悲伤。
在沈阳待了几天后想着顺便去一趟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的题我都已经做了多次,其实长春也经常来,该去的地方也都去过了,就是还没做过长春的题。
害!我等了好几年都等不到一场漂亮的雪景,希望今年能等到。
东北三座省会,我觉得沈阳充满了烟火市井气息;哈尔滨则是土潮,明明建筑很好看但后天的装置太辣眼;至于长春,多半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这种直观的城市氛围多半与长春最早的城市规划有关,这里就不多说了,希望今年能把长春的题做出来再展开讲讲。
新民大街现在正在整修,到处都在挖,像是要全部翻过来一次似的。新民大街是条有起伏的街道,算是长春最重要的一条“历史文化名街”。其实历史也不那么久吧,伪满新京的中轴,当时的重要部门啥的,比较有特色的建筑都聚集在这。比如伪满的国务院大楼,现在的吉大医学院院址。
而这次翻新在于,将原来院落的墙拆除,全部连成一片。走在街上整体视野更开阔。预计7月5日“开街”。
新民大街
新民大街口有一地名碑“新民1445”。“地名+数字”这种取名逻辑在国内老街区修复项目中挺常见,比如说上海的“愚园 1890”、南京的“1912街区”、武汉的“京汉1903”。一般来说都是地名加年份以强化历史标识,不过“1445”可不是公历1445年,而是新民大街的全长。
至于为什么不和绝大多数项目一样都用年份....就先不细想了,长春就不是座能细想的城市。所幸这两年终于开始修缮那些任其荒废的建筑,比如神武殿之类的。有本地朋友说,用“保留罪证”的理由就好修了。历史当然不能忘记,但历史包袱还是要适度抛弃。
神武殿
反正这阵子,新民大街上到处都是围档,又见到了东北人民的守护神,令人怀念的圣东围档。
吉林省好像很喜欢用这种有些欧式风格的多头球泡灯做路灯,但新民大街上新换的路灯还是震惊到我,又黑又粗,我从没见过那么粗壮巨大的路灯。
长春这季节真好啊!“当南方的梅雨湿湿绵绵无绝期,北纬43度松辽平原的初夏阳光,正饱满明媚地洒在大地上。”当我脑子里浮出这段文字后,第一反应是这段文字看起来好像AI生成的,太沮丧了,以后这种句式就少用。我怀疑那些大模型的语料训练,都是把央视纪录片的文案全部喂进去才都成了那味。
反正,在六月的东北,让人想起了晴朗的天空是什么样子。天宽地阔蓝天白云,又不太热,好像每天都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新民大街旁的吉林大学新民校区一角
你如果在国内要找个真正有大学城的样子,那就是吉大新民校区了吧!
教学楼,宿舍楼,与一般居民街区、商业街区混合在一起,甚至许多街边宿舍楼根本没有围墙,宿舍楼下就是摊贩、市场、各种小店酒吧,真正的学校融入城市里。
吉林大学校区散布在长春市区各处,很多人说,其实是长春在吉林大学里。以前我以为这句话专指地理上,这回我在长春打车,我看司机车上竟然挂着齐泽克那萎靡不振的半身像挂件,别人挂的是财神爷啥的,他竟然挂齐泽克吃汉堡。
“唷?齐泽克呢!”司机本来挺疲劳的眼神突然发光,“你也知道他吗?”聊着聊着,原来他以前还是吉大哲学专业的……也算同行了,不过各位哲学专业同学不要灰心,人家早上也是有正经工作,下班出来开车而已。
总之在长春,吉林大学的魅影真无所不在。
平常我都凌晨三点才睡,没想到在长春时灯一关,怎么感觉还亮亮的,窗外一看,竟然已经天亮了!
东边的地平线已经有一条橘红色的光芒,努力地将蓝色部分往上推。看来夏天在东北可不能过夜生活,一转眼就天亮了。
可能有人已经认出来啦!住的是凯悦酒店
我怀疑长春凯悦应该是全国最便宜的凯悦了。六月那么舒服的季节竟然是淡季,我订了每晚只要580。想想冬天时房费都要上七百,连桂林路的全季都要450了。这几天不住简直对不起自己。
第一次去胜利公园,这座设立于1915年的公园是长春的第一座公园,从过去到现在都非常有象征意义。里面有个游乐场,我单人旅行,也忍不住被这欢快的氛围所感染,去玩了一次急流涌进。
附近的旧满铁图书馆也重新整修后开放了,现在是新华诗歌书店。
坐着轻轨三号线从宽平桥站要去静月潭。你们感受一下,是不是有些内个味。
长春轻轨三号线是中国第一条轻轨线路,建于2002年。湖光街站附近的道口,是国内仅有几处轻轨道口,也算长春特色了。不过貌似在规划要整改为高架路线了。
长春也是一座有轨交传统的城市,不仅拥有第一条轻轨铁路,记得2023年微博曾经有一次投票“中国第一座规划地铁的城市是哪里”,结果被下面评论喷得直接把这投票给关了。
三号线的末站是净月潭附近的长影世纪城。但是倒数第三站宝相街边上的工艺美术馆顶楼风景挺好,我盼了好多年,希望有机会在某个大雪的日子,从这同个角度拍张照。
2001年我第一次来长春,就与QQ网友骑车环了一圈净月潭。附近变了挺多,长春变化也很大。我顺便去了附近,到长春今年最火的网红店西西里庄园瞧了一眼,一面墙上挤满了拍照的姐妹们。
在长春郊外硬整出一座有南美荒漠风情的庄园(不过棕榈树、仙人掌啥的都是仿真的)。拍出来是这个样子,各位姐妹们参考一下。
长春老牌文艺街区当属西康路一带的几条巷子。每次去长春跟朋友约聊天,都还是习惯在这一带的咖啡店。十几年来这条街上的店换来换去,但是房角石咖啡和它斜对面的麦粒咖啡屹立不倒。
西康胡同
这两间店倒也没有什么网红装修,甚至有些十几年前那种已经过时的小清新审美,两间店都还有些基督教的意味在,咖啡嘛....也就普普通通,可是他们就是能一直开着。
麦粒咖啡
像这样的老板是幸福的吧!能在街角一处守着窗外的春夏秋冬,见到这条街微小缓慢的变化,回过头来看它的确变了,又见到一代代的同学在这看书谈恋爱写功课,来来去去的客人。终于,他们也成为这条街的一部分,许多人美好的共同回忆。
这回来沈阳和长春,没啥选题压力,挺开心挺轻松。我在想,是不是我现在到每个地方,不整出啥活来就好像是浪费了一次出行成本,都为了找些“意义”而搞得有压力。
其实嘛!写些流水仗的废文也挺快活的。
"

作者:天美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美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