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马斯克:脑机接口的严肃医疗叙事

日期:2025-07-31 19:27:05 / 人气:35


当马斯克的 Neuralink 用渐冻症患者操控电脑的演示视频刷爆网络时,国内一位脑机接口创业者正在手术室观摩一台脑肿瘤切除手术。他研发的柔性电极系统正被植入患者大脑,实时监测神经信号,帮助医生分辨正常脑组织与肿瘤边界 —— 这个场景没有科幻感的镜头,却可能是脑机接口技术最贴近现实的未来。在资本热衷于寻找 "中国版 Neuralink" 的当下,脑机接口的故事其实可以有另一种讲法:它不是健全人追求超能力的工具,而是帮助脑疾病患者守护生命质量的医疗设备。
从实验室到手术室:脑机接口的 "临床爬坡" 之路
2025 年,国内多家医院的脑科手术室里开始出现这样的场景:医生在打开患者颅骨后,先将发丝粗细的柔性电极阵列轻轻贴附在大脑皮层上,连接到旁边的监测设备。当手术器械靠近功能区时,设备屏幕上的神经信号波形会立即出现异常波动,发出 "危险预警"。这种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术中监测系统,正在成为神经外科医生的 "第三只眼睛"。
这类应用的落地,背后是长达十年的技术爬坡。2018 年,那位创业者带着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回国时,植入式脑机接口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团队用三年时间解决了柔性电极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 早期的刚性电极会在植入后引发炎症反应,而 0.1 毫米厚的聚酰亚胺基底电极,能像墙纸一样贴合脑组织,将排异反应降到最低。2023 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完成了 1000 小时的连续信号采集,证明系统可以稳定工作而不损伤神经细胞。
与马斯克团队侧重 "功能替代" 不同,国内创业者选择的 "脑功能保护" 赛道,天然具备更广阔的临床需求。每年我国有 30 万台脑肿瘤、癫痫等开颅手术,术中如何避免损伤语言、运动等关键功能区,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传统的术中唤醒技术依赖患者配合,而脑机接口监测系统能在患者全麻状态下工作,通过实时分析神经电信号,为医生标出 "绝对禁区"。这种应用不需要等待遥远的技术突破,而是基于现有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升级,商业化路径清晰可见。
资本热流下的冷思考:拒绝 "第七个烧饼" 式融资
在阶梯医疗拿到 3.5 亿元融资的消息刺激下,不少投资人带着 "寻找下一个 Neuralink" 的期待走进脑机接口公司。但那位创业者却在融资路演中反复展示一张图表:横轴是研发阶段,纵轴是资金需求,曲线在临床试验阶段陡然上升。"前六个烧饼能让人吃饱,但投资人总想直接吃第七个。" 他这样比喻行业的融资困境。
Neuralink 选择的渐冻症治疗场景,国内患者仅数千人,而脑外科手术中的监测需求是其百倍规模。但前者因马斯克的演示成为资本热宠,后者却因 "不够科幻" 被忽视。这位创业者不得不开发一套 "仿 Neuralink 系统" 用于动物实验 —— 并非为了临床,而是满足投资人的对标需求。"有人拿着我们的动物实验设备去融资,估值比我们公司还高。" 他苦笑着说。
严肃医疗的逻辑与资本的短期焦虑始终存在张力。脑机接口的研发需要 "慢钱":从 10 例小样本临床到 1000 例大规模试验,需要 5-8 年时间和数亿元投入。那位创业者的应对之策是 "两条腿走路":用便携式颅内电生理采集器等成熟产品赚取现金流,支撑核心技术研发。这种 "卖铁锹给淘金者" 的模式,虽然利润微薄,却让公司在资本寒冬中活了下来。
政策的支持正在缓解这种紧张。湖北出台的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将相关技术纳入收费体系;上海的研究型病房为临床试验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这些举措让投资人看到了商业化的具体路径 —— 不是马斯克式的科技奇观,而是融入现有医疗体系的常规治疗手段。
首证之争外的真价值:从功能替代到功能保护
脑机接口行业正陷入一场 "首证" 竞赛,各家公司都想拿下第一张三类医疗器械证。但在那位创业者看来,这更像是场营销噱头。"拿到证只是 ' 能卖 ',关键是 ' 好用 '。" 他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某款已获证的脑机接口设备,因操作复杂、故障率高,实际临床使用率不足 15%。
真正的突破点藏在临床细节里。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传统脑深部电刺激术需要医生凭经验设置参数,而植入式脑机接口能实时监测患者的震颤信号,自动调整刺激强度 —— 这种 "闭环调节" 让治疗效果提升 40%。更具革命性的是,通过修改软件,同一套设备还能用于癫痫发作的预测和干预。这种通用性,使得脑机接口有别于传统医疗器械,成为神经疾病治疗的 "平台型技术"。
那位创业者最看重的 "脑功能保护" 场景,正在改变脑外科手术的范式。在一台胶质瘤切除手术中,他的系统实时标记出负责语言功能的脑区,医生据此调整手术路径,既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又保留了患者的说话能力。"这不是替代失去的功能,而是阻止功能的失去。" 他强调这种区别 —— 马斯克的技术像拐杖,而他们的努力更像防护盾。
当被问及未来愿景时,这位创业者没有描绘 "人机共生" 的科幻图景,而是拿出一份数据:我国每年有 150 万脑损伤患者,其中 30% 因缺乏精准监测导致术后功能障碍。"如果我们的技术能让这个比例下降一半,就值了。" 在他看来,脑机接口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超越人类,而在于守护人类 —— 让大脑在疾病和创伤面前,多一份尊严和底气。

作者:天美娱乐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美娱乐 版权所有